專題探討>大陸投資注意事項

王石談李嘉誠拋售三地資產:這是一個信號 小心了!

資料更新時間:2013/09/09

 近日,香港首富李嘉誠拋售410億港元資產引起熱議。對此,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微博表示,"精明的李嘉誠先生在賣北京(編者注:應為廣州)、上海的物業,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

 

"西進"路徑清晰 李嘉誠內地套現90億挺進歐洲?
2013年09月05日 07:51 來源: 時代週報

  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投資超人、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實")、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黃")(統稱"長和系")近日來從香港到內地接連撤資的重磅舉措,正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西進"資產大騰挪路徑。

  據時代週報記者粗略統計,按照預期價格順利進行,"長和系"近期僅轉手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和廣州西城都薈廣場這三大業務,套取現金就可超300億元人民幣。企業、物業遍佈全球的"長和系"公司,為何此刻單在內地、香港在內的中華區頻頻套現?這正是最耐人尋味之處。

  一葉知秋蟬先寒。有分析師評價李嘉誠此番的接連舉動,"李嘉誠以商人的獨到眼光,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顯然有自己的判斷,嗅出了未來經濟與政治的變化,密集減持的動作或許還會繼續發生。"而借助金融危機,歐洲已在近兩年成為李嘉誠家族新一輪資產配置的重點。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李嘉誠家族約半數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3年累計海外並購額高達1445億港元。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誠3年內僅有兩次參與並購。

  叫賣香港內地兩地資產

  半個月前,和黃一再否認的"廣州西城都薈易主"的傳聞,成為鐵板釘釘的事實。

  8月29日晚間,"長和系"兩家公司長實、和黃雙雙發佈公告,將各自下屬公司分別持有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各50%股權出手,買家均為離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兩項交易預計將於今年11月29日同日完成,總交易金額為32.6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5.78億)。

  這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在香港招商的首批地鐵上蓋綜合商住專案,總建築面積8.8萬平方米。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早在2004年,西城都薈就已動工,後因招商受阻等多種原因,該項目直到去年底才開業。但經營大半年來,除了連接地鐵的負一層和一樓基本開業外,西城都薈二、三樓不少鋪面至今仍然空置。

  值得注意的是,西城都薈被"長和系"轉手,並不是孤例。8月21日,據上海本地媒體報導,長和系還打算出售其在上海陸家嘴開發的首個寫字樓專案—東方匯經中心,叫價約60億元人民幣。時代週報記者從現場看到,雖早在2006年10月,"長和系"就以8.32億元的總價收得該寫字樓地塊,但歷經7年左右的時間,東方匯經專案仍未真正上市,其中主體寫字樓部分仍在做外表幕牆施工。而按照長實上海公司副總經理馬清芝此前披露的消息,該專案預計在2014年第一季度才能竣工。

  對於轉手的消息,時代週報記者向長實上海公司進行求證。對方僅簡單回復稱,"公司管理層對該項目秉持長期持有的傾向,目前未有任何決定,暫無相關資訊可更新"。

  而日前一場香港新聞發佈會上,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就坦承,不排除有合理出價會考慮出售東方匯經專案。"東方匯經專案很早就傳說要轉手,開發商是想整棟賣,找了幾個意向買家在談。"服務上海當地甲級寫字樓租賃及買賣業務的某仲介機構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稱,潛在買家包括交通銀行,以及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以下簡稱"ARA")等。

  而在兩個月前的香港大本營,"長和系"出售旗下經營40年之久的百佳超市,一度把李嘉誠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一時間,關於其要"脫港入歐"的討論甚囂塵上。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和黃財務顧問高盛及美銀美林目前正在篩選合資格的買家,估計有關程式最快9月底前完成。

  如若按照預期價格順利進行,"長和系"僅上述三個項目轉手總套現金額就已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此外,除了拋售內地資產,李嘉誠又被曝出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繼續變相減持在港資產,其中長實變相減持嘉湖銀座已近70%的股權。

  大中華區房產進入高風險期?

  李嘉誠是個精明的商人,得以在香港最動盪的年代起家,靠的本領便是準確判斷形勢,然後低買高賣。但如今企業、物業遍佈全球的"長和系"公司,為何此刻單在內地、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區頻頻套現?這正是最耐人尋味之處。

  "李嘉誠是商人,資本逐利,無可厚非,當初進來內地就是要套利賺錢的。"中房信研究總監薛建雄對時代週報記者稱,李嘉誠是跨越週期投資的高手,每次都獲得過高額利潤,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出售上海靜安寺附近寫字樓就是很好的案例。

  而未來美國QE收縮,亞洲房地產和資產價格都會有劇烈波動,眼下高位套現無疑是謹慎之舉。薛建雄稱,以出售陸家嘴東方匯經專案為例,目前出售價格合理,並非低價拋售,從7年前的拿地價8億元多,到如今的叫賣價60億元,刨除建安和財務成本,也有很大的利潤空間。而第一商業網CEO黃華軍也認為,廣州西城都薈的賣價折算後為2.9萬元/平方米,很划算。

  但需要警惕的是,李嘉誠選擇在現在的時間點退出,潛藏的信號說明他或許已認為中國房地產進入高風險區。有不願具名的經濟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指出,李嘉誠曾給自己定下八字戒律"少出風頭,不談政治",事實上,懂得"不談政治"的人,才是最懂政商的。李嘉誠以商人的獨到眼光,嗅出了未來全球經濟與政治的變化。近年來,李嘉誠家族由於長期壟斷著香港電力、通訊等基礎領域,使得有香港人戲稱香港其實是李嘉誠的"李家城"。但近期,香港當局對於反壟斷態度的進一步堅決,將令以李嘉誠等為代表的香港富豪財團受到重大衝擊。

  這也就不難理解,作為香港華資商人的代表,李嘉誠仍要在香港回歸16年後定下"脫港入歐"的發展策略。"這似乎顯示,他判斷自己處於壟斷地位的商業王國,在未來的政經版圖中將不能再佔據主要位置,如果遲早要離場,不如早點趁價位高拋棄資產。"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表示。

  "李嘉誠出售國內資產與國內的政治發展也有一定的關聯。目前,國內的領導層更替不久,而新一屆領導班子力圖改革,與往屆的思路觀念也存在不同。"房地產專家韓世同分析認為。

  在薛建雄看來,按照這樣的節奏,接下來,李嘉誠公司不排除會繼續拋售在內地和香港的資產,以上海為例,最受關注的真如巨無霸專案中的商辦部分,亦不排除轉手的可能。但這一猜測是否屬實,"長和系"未來在內地的投資策略是否會收縮並逐步轉移,時代週報記者並未從長和系的採訪中獲得證實。

  半數資產移師歐洲

  作為對市場反應最為敏感的商人,李嘉誠是轉向最快的。與在香港、內地收縮戰線不同的是,自新一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李嘉誠就認定當時的歐洲如同1967年的香港,因而借機在歐洲積極佈局,謀求更高的投資回報,"兩年內,99%的資產將在53個國家全部都有",李嘉誠曾如此計畫其海外帝國。在最新一輪的擴張中,由於天然氣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天堂,李嘉誠接班人李澤钜以此為契機,近期斥資77.53億港元收購了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收購後,他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

  至此,長和系已累計耗資1550億港元將英國水務及電力公司與部分燃氣資產收入囊中,一舉控制了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5%的供水市場。曾有外國媒體稱,李嘉誠父子"幾乎買下了整個英國"。

  梳理長和系投資海外的路徑不難發現,李嘉誠側重投資歐洲早在3年前就已開始佈局。除了重磅投資的英國,以色列、愛爾蘭、荷蘭、奧地利、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都是李嘉誠帝國的身影。據不完全統計,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長和系總共在國外完成了11筆收購計畫,總共涉及金額折合1868億港元。相比之下,在香港,李嘉誠3年內僅有兩次參與並購。

  頻頻佈局歐洲,讓李嘉誠家族嘗到了"甜頭"。和黃2013年半年報顯示,受惠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首次入帳收益和歐洲電訊業務持續改善,公司純利潤為124億港元,按年勁升23%。以EBITDA計算,歐洲貢獻了集團35%的利潤,比香港和內地的利潤總和還要高出7個百分點。

  長和系"入歐"策略被多家投行看好。據高盛此前的預計,和黃今後3年將可能調動500億港元進行並購,而成功出售百佳超市,至少可套現30億美元現金流,這對其重組歐洲的3G業務以及購買歐洲基建資產和電信資產將帶來現金支持,"和黃更像是一個買家,集團為了方便未來收購資產,現在也在拋棄一些發展成熟的資產以增強集團財務的靈活性。"

  同樣,瑞信也指出,和黃2015年盈利有望較2011年翻一番。

 

【目前 手機版 資料於2013年開始,如要查看2013年以前資料請至→維詮 PC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