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專題探討

財政部小編對「節稅」、「避稅」、「漏稅」與「逃稅」名詞解釋與北商黃副教授觀點節錄



資料更新時間:2020/10/23
  1. 財政部小編對「節稅」、「避稅」、「漏稅」與「逃稅」名詞解釋與北商黃副教授觀點節錄。

財政部小編法普「節稅」「避稅」「漏稅」與「逃稅」的商榷—摘錄自台北商業大學黃士洲副教授粉絲團

節稅、避稅、漏稅與逃稅,彼此之間並非是楚河漢界的清晰,毋寧本身就是界線模糊的概念,更會隨著時間推移、描述者的主觀見解,難以有極為清楚且一致的定論。

以下就避稅、漏稅與逃稅一一提供拙見:

避稅有法律上定義→參考納保法第7條第3項,可思考改為:「利用法律漏洞取巧少納稅」;

漏稅,本身並無法律上定義,如果真的要當作一種態樣描述,頂多是各個稅法上的短漏稅罰規定,較清楚的描述會是「納稅人因申報上過失,而短納稅款」;

逃稅的描述「納稅人明知應繳稅,卻用各種方法逃避」,則沒有將關鍵的概念呈現出來→稅捐稽徵法第41條的「詐術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所以應考慮修正為「納稅義務人故意用欺騙的手法,藉以少繳稅款」

否則,依照小編的描述方式,會讓讀者困惑,不知如何區分避稅與逃稅。

法普比起教科書重要,且更難做,即便有截稿的壓力,仍要投注格外心力。

稅—摘錄自財政部臉書

每年繳稅的時候,心總是痛了一陣子。但為什麼要繳稅呢?根據憲法規定,人民有「依法律」納稅的義務。不過,這句話反過來說,也代表著如果國家要收稅,必須要有法律依據,不是政府說的算。

那麼,你可能還是會想,可不可以不繳稅?其實是可以的喔。不繳稅的情形有四種,分別是:節稅、避稅、漏稅、逃稅。有合法,也有非法。

1⃣️ #節稅:納稅義務人 #依據法律規定,減少或不用繳稅,是一種合法不用繳稅的管道,而稅捐機關通常也會告訴人民,有哪些節稅的方法。

2⃣️ #避稅:#鑽法律漏洞,達到不用繳稅的目的。雖然說避稅不是不合法的行為,但卻是取巧的方式不繳稅,與節稅不同,並不是一種值得鼓勵的行為。

3⃣️ #漏稅:納稅義務人 #疏忽或不清楚法規,因而少繳稅。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依法政府還是會追繳。另外,如果真的發生漏稅的情形,一定要趕快補繳,不然拖太久可能會變成逃稅喔!

4⃣️ #逃稅:納稅義務人明知自己要誠實報稅,卻 #故意隱瞞或虛報,進而不用繳稅或少繳稅。因為逃稅真的滿過分的,除了還是要補繳之外,政府還會依法處以好幾倍的罰鍰。如果有詐術或其他不正方法逃漏稅,可能還有刑事責任的問題喔!

如果就是不繳稅,國家能奈我何?

如果沒有按時納稅,每超過2天,就會被加徵1%的滯納金。如果30天還是沒繳,稅捐機關可以移送強制執行。甚至,個人欠稅達到100萬元,國家還可以限制出境。除此之外,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稅,還會面臨最高5年有期徒刑的刑事責任。

另外,如果發現有人逃漏稅,向政府機關檢舉,並查證屬實的話,每個案子可以拿到罰鍰金額的20%當作獎金,最高可以領480 萬元。

最後,稅收對國家是非常重要的收入,根據行政院資料,2019年稅收占了各級政府總收入的81%,如果稅收不夠,政府就很難運作下去。也因此,大家要記得 #誠實納稅、#合法節稅 喔!

可不可以不繳稅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