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半年報:收入增速大幅放緩地方變相增稅衝動再起
2012年07月16日 00:59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雖然今年上半年GDP增幅同比只下跌1.8個百分點,但同期財政收入增幅卻放緩了19個百分點。如此程度的深跌已經引發地方政府的財政焦慮,在"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口號之下,各地稅務機關加強征管的行動幾乎等同於變相增稅。
財政部上週五公佈的6月份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上半年累計,全國財政收入637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919億元,增長12.2%。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54932億元,同比增長9.8%。
財政部稱,今年1~6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幅同比回落19.8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增幅:從31.2%到12.2%
財政部稱,財政收入增幅明顯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趨緩、價格漲幅回落以及結構性減稅的作用。
資料顯示,上半年的GDP增幅從去年的9.6%回落為7.8%,同比只下跌1.8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卻從31.2%下降為12.2%,跌幅達19個百分點。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鋼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在GDP上升時期,稅收收入增幅會遠遠快於GDP增速,但一旦GDP下跌,稅收收入同樣會大幅領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這表明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巨大,並沒有看到有轉折性變化。
從去年11月份以來,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一直呈現頹勢,前六個月增幅僅為8.1%。財政部表示,增幅較低,主要是受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特別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以及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等因素影響。
而在企業所得稅的構成中,煤炭、原油、捲煙三行業占工業企業所得稅總增加額的八成以上,扣除上述三個行業後,其他工業企業所得稅僅增長1.9%,特別是成品油、鋼坯鋼材、紡織品、電力、電氣器材、專用設備、化工產品、電信設備等行業企業所得稅都是同比下降。
孫鋼認為,雖然財政收入增幅在下降,但其總量仍然屬於上升的狀態,因此當前並不需要對經濟特別悲觀,有些下跌也是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穩增長"本意就是"不要太快"。
變相徵稅衝動
不過,在主體稅種收入增幅下降的同時,地方小稅種的收入卻仍然高速增長,其增幅遠高於財政收入的增幅。
資料顯示,6月份,全國土地增值稅366億元,同比增長56.6%;耕地佔用稅282億元,同比增長39.7%;城鎮土地使用稅184億元,同比增長51.2%。
地方非稅收入在上半年也出現了大幅增長,達到7246億元,同比增加1510億元,增長26.3%。分季度看,一季度地方非稅收入增長50.1%,二季度增長10.3%。財政部稱,地方非稅收入累計增幅較高,主要是清繳去年部分收入今年初入庫,以及地方加強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征管,這些收入相應增加。
地方小稅種和非稅收入是地方政府的一塊"自留地",在這個領域中央政府賦予地方一定的稅額調整權,每當稅收情況不太好、財政壓力大時,地方政府就會在這個領域加強征管以增加稅收。
今年上半年湖南湘潭嶽塘地稅強化房地產行業土地增值稅管理。截至6月底,累計入庫土地增值稅1005萬元,同比增收706.68萬元,增幅高達236.62%。
珠海市為了加強土地增值稅的監管力度,根據各樓盤的售價和銷售情況進行審核,將一部分樓盤的預征率從2%提高到2.6%。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和管理學院教授朱為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各地土地增值稅的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稅務部門加強了征管,征管力度加大也確實增加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
孫鋼向本報記者介紹,國稅總局前兩年就已經佈置任務要求各地對過去多年來少交的土地增值稅進行清算,因為清算需要一些技術手段的準備,各地進度不同,今年土地增值稅的大幅增加主要是這個原因。
朱為群認為,加強征管實際上也是地方政府應對財政壓力的一個主要手段,現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上周撰文稱要當心"結構性增稅"。他表示,由於不少地方稅收任務並非是全國人大或各級人大通過的2012年財政預算收入指標,而是脫離經濟發展實情的層層加碼,不少地方規定的今年稅收收入增長率都在15%以上,個別地方甚至摸高至25%。
高培勇稱,圍繞確保稅收增長的新一輪加強稅收征管行動已經展開,預期中的結構性減稅措施出臺步伐事實上已經放慢。按照目前勢頭走下去,增稅和減稅的效應互抵之後,人們強烈期待的結構性減稅極有可能演化為事實上的結構性增稅。
面對財政收入的下跌,地方政府只有兩條路走,一是開源,二是節流即縮減支出。孫鋼認為,地方政府能夠縮減的只有行政支出和"三公"支出,民生支出並不能縮減。
從目前的情況可以明顯看出,地方政府將更多採取開源的方式。朱為群表示,除了加強征管之外,地方政府變相加稅的手段還有兩種,一是動用中央賦予的稅額調整權從高徵收一些稅種,二是採用非稅收入,比如加強行政收費、罰款以及以各種名目來設立或是延期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