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整合影響…客戶要求產地 比率增
![]() 資料更新時間:2014/06/05 1、區域經濟整合後,交易模式未必是國內公司接單、海外生產。以往之國內公司極可能轉型為OBU在台辦事處的模式運作(辦事處沒有營業稅、所得稅、可辦理勞健保、申辦外幣與台幣帳戶)。 2、以目前中國出口東協操作規定來看;
3、兩大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整合影響…客戶要求產地 比率增
國內廠商以往將生產線移往中國大陸等地,以求降低成本,但有愈來高比率是應客戶要求,落腳海外生產。經濟部表示,未來隨區域經濟整合加速,這樣的趨勢將更明顯。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近年我海外生產比率高達一半,但根據對外銷廠商調查,低成本為首要考量比率連年下降,從99年起到去年,已從73.2%跌到55.1%。 陸港生產比率微降 經濟部自100年起,每年對三角貿易金額前100大廠商,及外銷訂單金額具一定規模廠商,進行海外生產實況調查;102年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海外生產比較前年增加至51.5%,但在大陸及香港比率卻微幅下降到47.1%。 歐美生產增幅顯著 各海外生產地中,東協、其他亞洲地區生產比率持穩,僅歐美增幅顯著,經濟部官員表示,主因為資訊大廠透過歐美子公司生產所致。 至於海外生產原因,前三名順序不變,依序是生產成本低廉、配合客戶要求和當地原物料供應方便,但低廉成本考量所占比率明顯下探,反觀客戶要求比率增加。 為了免稅限制產地 官員指出,部分外銷廠商從事代工業務,必須應客戶要求,落腳海外生產地。尤其未來隨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如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裡的特殊原產地要求「從紗開始」,即要求紗、布從最初生產到成品剪裁及縫合,都得在協定區域內完成,產品才能免稅進入美國市場。 逾半受查廠商也指出,競爭對手主要來自台灣同業,其次是陸系企業,日、韓和歐美企業再次之。
圖/聯合報提供 【2014/06/02 聯合報】@ http://udn.com/ |